解读:中国古典家具之“床榻类家具”(干货分享)
2022-04-11 16:42 来源: 非常生活说
原标题:解读:中国古典家具之“床榻类家具”(干货分享)
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,可分成“五大类”:椅凳类、桌案类、床榻类、柜架类、杂项类。
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说说其中的 床榻类家具。
床榻类家具
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,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,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。
“床”与“榻”在席地而坐的时代,是有分工的,床体较大,可为坐具,也为卧具;榻体较小,只用于坐具。
拔步床
拔步床,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床,旧式大床,前面有碧纱厨及踏步。
拔步床产生于明代晚期,大致可以分成两类:一类是廊柱式拔步床,这是拔步床早期的形态,另一类是围廊式拔步床,这类是典型的拔步床,但是这种床的体积一般比较庞大,结构复杂,从外形看就像一个小屋。
拔步床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架子床,一部分是架子床前的围廊。
床架的作用是为了挂帐,为达到室内宽敞明亮,其左右和后面安装了较矮的床围。
另外,拔步床又称为踏板床,这是因为,地下铺板,床在地板之上而得名。
直到民国,这种床仍然在江南一带的富庶家中使用,所饰多吉祥图案及历史典故。
架子床
架子床起源于远古时代,经过长时期发展在明代正式出现,是中国家具与传统建筑趋同的典型例子,在结构、工艺技术和装饰方法上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,在古典家具界,架子床一直受到研究学者和收藏家们的极力推崇,被称为最科学的床。
床身上架置四柱、六柱的床,有的在两端和背面设有三面栏杆,式样颇多,结构精巧,装饰华美。
装饰多以历史故事、民间传说、花马山水等为题材,含和谐、平安、吉祥、多福、多子等寓意,风格或古朴大方,或堂皇富丽。
王世襄在其《明清家具研究》一书中,对架子床有如下论述:
架子床是有柱有顶床的统称,细分起来,还有好几种。最基本的式样是三面设矮围子,四角立柱,上承床顶,顶下周匝往往有挂檐,或称横楣子。南方匠师因它有柱子四根,故曰“四柱床”。
《鲁班经匠家镜》有《藤床式》一条,似即这种最简单的架子床。
稍为复杂的一种,则在床沿加“门柱”两根,门柱与角柱间还加两块方形的“门围子”。
北京匠师称之为“门围子架子床”,南方匠师因它有柱子六根,故曰“六柱床”。
更繁复一些的架子床,在正面床沿安“月洞式”门罩,北京匠师称“月亮门”式架子床,还有四面围子与挂檐上下连成一体,除床门外,形成一个方形的完整花罩,或称“满罩式”架子床。
罗汉床
我国古代卧式家具的典型代表,是古老的汉族家具,称之为床,亦为榻,王世襄先生称之为“最理想的卧具”。
罗汉床是由汉代的榻逐渐演变而来的。
榻,本是专门的坐具,经过五代和宋元时期的发展,形体由小变大,成为可供数人同坐大榻,这类床形制有大有小,通常把较大的叫“罗汉床”,较小的仍沿俗叫“榻”,又称“弥勒榻”。
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类型,有束腰且牙条中部较宽,曲线弧度较大的,俗称“罗汉肚皮”,故又称“罗汉床”。
罗汉床不仅可以做卧具,也可以用为坐具,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,但不带床架,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,最简单的用三块整木板做成,围栏两端做出阶梯型软圆角,既朴实又典雅。